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,提升课程建设质量,强化实践育人环节,促进整体建设水平,7月24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“课程负责人说课程、说基地、说实验室”专题活动,学院全体教师围绕思政及专业课程建设、实践基地拓展与教学实验室升级情况开展深入研讨。
一、说课程
活动分为四个小组同时进行,每组均配备两位主持人与一位督导专家。在 “说课程” 环节,课程负责人围绕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、教学方法、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,分享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,同时也提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。在思政公共课方面,课程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时代热点、学生需求相结合,创新教学形式,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。知识产权、社会工作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的课程负责人则结合专业特色,强调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紧密结合,以及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。
二、说基地
“说基地” 环节中,各教研室就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汇报。近年来,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践资源,与多家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,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。例如,学院与青岛双瑞、胶北革命纪念馆等共建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,应用心理学专业与臻爱儿童卓越发展中心等共建实践教育基地,社会工作专业与青岛润禾儿童发育健康管理中心等开展合作,知识产权专业与胶州市人民法院等实践基地协同育人。各负责人着重介绍基地的实践教学安排、学生实习成果以及与基地合作开展的各类项目,强调实践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、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。同时,也对进一步深化基地合作,拓展实践教学内容提出规划与设想。
三、说实验室
“说实验室”部分,学院心理学实验室等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的建设情况、设备配置、功能定位以及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。这些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,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。负责人还就实验室的开放管理、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。
四、专家点评
活动过程中,督导专家及主持人认真听取各位课程负责人的汇报,并进行深入点评与指导。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学院在课程建设、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,同时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。专家强调,课程建设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,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逻辑性,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与整合;实践基地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,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提高实践教学质量;实验室建设要注重设备的更新与维护,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,提升实验室的综合利用效率。
学院副院长刘晓燕在总结中表示,此次 “三说” 活动是学院推动教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通过活动的开展,促进了各专业课程负责人之间的交流与学习,为学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,为学院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认真梳理专家意见与建议,持续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。
(通讯员:马克思主义学院 代韶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