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0日,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尹萌、董帅、陈春晓、张书玮、高占红与学生代表一行探访中国好人、青岛市劳动模范姜恩兰。开展以“诚信铸魂·思政育人”为主题的采访调研活动是青岛工学院推进"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"的创新举措。通过近距离接触道德模范、聆听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,师生们深刻感悟诚信精神的时代价值,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,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探索了新路径。
“22年诚信还债路:姜恩兰用行动诠释‘不欠良心债’”
在采访中,姜恩来回顾了自己长达22年的还债之路,感慨万千。自姜恩兰的丈夫张平高去世之后。姜恩兰独自一人承担起丈夫生前所欠下的200万元的债务。22年间,姜恩兰从未懈怠,从重新拾起自己的老本行干起快餐店,到病痛缠身被推进手术室前,姜恩兰始终将还债放在心中,并用行动践行诺言。当问及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她还清所有债务时,姜恩兰谈到:“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,不能欠良心债”。正是因为她说话算数,用诚信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。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努力,姜恩兰终于还清了全部债务。那一刻,她心里满是舒坦和高兴,感觉自己能理直气壮地“站”在外人面前了。最后,姜奶奶用朴实而真挚的话语寄语青少年: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在社会上,靠得住的人品远比小聪明重要。人这一生,能立得住的根本就是“诚信”二字。姜奶奶鼓励孩子们把这份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承下去,做个堂堂正正的人,既对得起别人的信任,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
“实践育人新探索: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的深度融合”
此次采访是青岛工学院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”的重要环节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团队教师纷纷表示:“通过推动‘思政课堂’与‘社会课堂’的融会贯通,思政课教学与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,切实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针对性。”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水平,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政课,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,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。
(通讯员: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占红)